查看原文
其他

焦点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硕博士都想“进体制”?

语言服务 2022-05-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学术志 Author 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来源:学术志(ID:xueshuzhi001)

作者:浴火凤凰    编辑:学妹


近日,一则冲上知乎热搜榜首的「去深圳高中的面试教师一半都是博士」帖子,立马给我们打了一针特效“强心剂”。
图片来源网络
据报导,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的一位硕士研究生,于10月8日参加了深圳「四大校」(即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的教师岗面试。她不无感慨地说道:生物学进入面试的有7个人,其中4个人是博士,而化学应聘的全都是博士!
同时,深圳中学9月初公布的2021新入职教师名单中,物理、化学两门共新招17人,除一名硕士外,均为博士或博士后,其中10人为清华北大毕业,并含波士顿大学、牛津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
图片来源网络
深圳中学2020年共有66名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的新教师加盟,有新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及博士(后)占比超过了40%。按新教师的毕业院校来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毕业生占据了一半的比例。
有网友戏称为「深圳中学博士后流动站」
事实上,不只是教师行业,硕博士们集体扎堆“进体制”已然成风。

“体制内”成为硕博士择业的首选之一
众所周知,做学问首先就是要搞清研究对象的内涵及外延。于是乎,查一查“搜狗百科”,对“体制内”给出的答案是:

体制内,泛指公务员、国企编制内员工或国家管理阶层等代表国家权力或依靠国有资产获得收益的群体,能够依靠政府权力获得稳定的合法或非法的超额利益的公务人员的集合。


以此为标准,那么对于广大硕博士们来说,毕业后的出路无非有两条:

第一,就是选择进入体制,成为国家公职人员,国有企业员工,或者事业单位职工等;
第二,就是选择不进体制,要么进入一些实力雄厚的行业,如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要么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要么干脆是自己创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硕博士毕业生争相选择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内机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就业潮流。
清华、北大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学府,其每年研究生的就业及发展方向,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图片来自中国教育在线
据中国教育在线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至2019年,清华大学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各学历占比以硕博士为主,分别为60%和35%上下;本科毕业生占比稳定在3%~5%之间。
而北京大学进入「体制内」的毕业生各学历占比情况中,硕博士分别为70%和25%上下;本科毕业生占比稳定在3%~5%之间,与清华基本相似。
更值得关注的是,硕博士进入体制内,不再仅盯着中央、省(市)直属大机关,一些深入基层的街道办也成为争抢的“香饽饽”
据南方周末报道,2020年一名海外名校研究生报考了四川的“乡镇公务员”,到了面试环节才发现,所有人都来自“双一流”高校。
2020年8月,杭州市余杭区招聘了一批清华、北大毕业的研究生到街道工作。

运河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新闻传播学硕士


乔司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软件工程硕士


临平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中国哲学硕士


东湖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法律硕士


南苑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


仓前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


中泰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法律硕士


五常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生物学博士


……


与此同时地,国有企业也是硕博士们选择的重要方向。
2021年7月,河南中烟工业公司的一则大学生招聘人员公示,引发了网友热议。

该公示发布于4月底,之所以被大批网友关注是其名单中“一线生产操作岗位”下录用人员的毕业院校,其中不乏人民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985、211名校毕业生。

“进体制”的三大优势
为何“进体制”已经成为许多硕博士们就业的首选项之一?当然是有其独特的优势所决定的。
一、进体制,学历是一条硬杠杠
虽然,人们总是强调“学历不代表能力”“实际工作能力才是硬道理”云云,但是,如今的现实环境中,学历是你展示能力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学历这块敲门砖,你连体制的这道“门”都跨不进去,何谈展示能力?
当然,并不是说本科学历就进不了体制。但对于同一岗位,招人单位如果有高学历的人才可以引进,为何偏要找个低学历的呢?
2015年至2019年,清华、北大本科与硕士“进体制”人数对比,就很能说明“学历的重要性”。
清华、北大本科与硕士“进体制”人数对比
此外,深圳“四大校”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以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发布的2022年应届毕业生招聘公告为例,两所学校招聘的最低学历要求均为研究生,且多数岗位要求应聘者具有对应的专业背景。
而除“四大校”外,其他学校招聘的学历门槛也不低。据深圳市龙岗区近期发布的招聘公告,不少学校的招聘也是硕士起步。
二、体制内早已摆脱了“低薪”
近年来,体制内的平均工资在不断提高。
对于公务员岗位来讲,以上面提到的杭州余杭区为例,公务员编制按规定购买“五险一金”,其中,博士研究生参照区直属国有企业中层正职执行,年薪总额38万左右;硕士研究生参照区直属国有企业中层副职执行,年薪总额35万左右。此外,还可申请连续3年每年1万元的从业补贴
另据报道,山东青岛某体制内食堂,有编制的人,只要1元钱,7菜7主食,还有水果等。而没有编制的人,则自费25元自己充卡去买饭。当然,面上的这些福利微不足道,但也很能说明编制的重要性。
对于国有企业岗位来讲,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0年到2019年国有非私营单位的平均薪资逐年走高,且增速高于私营企业。所以,说薪资低这个事情在渐渐的改观。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对于事业岗位来讲,仍以教师为例,一直被人称为“穷教师”的教师行业,如今也获得了薪资和社会地位的“双丰收”。


深圳龙华区曾在2019年的招聘消息中称:年薪本科生26万+,研究生28万+,五险一金,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优秀毕业生奖励3万~8万,优先申请人才住房、长租公寓。全年带薪休假165天+,解决编制、提供教师宿舍、解决孩子上学问题。



起初,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但一张在编教师2019年3月份26243元的工资条被晒出后,才感到原来深圳的老师真的是“高收入人群”。
当然,教师的薪资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挂钩,深圳的水平并不代表全国的水平。但是,研究生找工作,谁不想“良禽择木而栖”?
三、体制内稳稳当当
有的研究生国考二战、三战,培训费都不知道花了多少,还在继续坚持考下去;有的研究生因为担心自己30多岁将失业,于是从互联网大厂逃离,进入体制内寻找安全感。
他们所渴望的,无外乎就是两个字:稳定
体制外内卷严重,最惨的还是年轻人。虽然现在整体的互联网公司薪资高一些,但是一周上班六天甚至七天,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性价比其实不高,而且废生命。关键是经历过这么多折腾,还是买不起房。

同时,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候,明写着不需要35岁以上的人,体制外的大部分企业都是抓壮丁,吃青春饭。加之上升通道很窄,仅有10%的人能成为管理层或领域专家,剩下的90%的人将面临被新人替代掉的命运。
对很多研究生来讲,尤其是以35岁以后才进入体制内工作,其实不是为了发展,而真的只是想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已。在体制内,正是因为稳定,大家都可以干到退休。


硕博士们该何去何从?
当然,对于研究生争相“进体制”这一现象,公众的看法并不一致。但更多的网友却是嘲讽:

这一个个从国家高等学府毕业的有用之才,挤破头进入体制内,寻求舒适区,贪求稳定,最终沦为中学老师、街道干部、一线工人,真可谓是对过往所学知识的全面浪费,以及学历的全面贬值。


硕博士们该如何面对这些评价,又将如何决择呢?

首先,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是一种人间清醒。
我们作为理性的社会人,向着资源丰富、环境优越的地方流动,是人的本能所在,作为高等知识人才的研究生,同样如此。
况且,研究生教育体系所要培养的,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由于我国当前政治结构、经济制度、教育环境的需要,研究生选择进入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工作再正常不过,这不是人才“溢出”,而是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价值
人生的选择,本就应该由自我定义,别人的指指点点,只能作为旁观的佐引,而无需放上主位,去辩驳或反击,还是那句话:“走自己的话,让别人说去吧!”
其次,真正可怕的不是体制化生活,而是体制化思维。
有人说:“研究生进入体制,得到了安逸和稳定,但工作氛围死板,给不了奋斗和梦想。”
还有人说:“体制一进去,你可以学习和努力的渠道有限,有可能大量时间都是浑浑噩噩保持固有状态。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逐渐废掉毁掉的。”
我读博和做博士后之前,也在体制内呆过几年。说实话,那种传说“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一眼望到老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时了!
曾听一位前辈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想奋斗,体制内不会拦着你;想安稳,体制内也可以兜着你。”
所以,真正毁掉一个人的,不是体制,而是你的体制化思维。
再次,自己才是自己的铁饭碗。
我之前在体制内,每天工作忙的不可开交,但在工作之余,我还会多看看书,多学习一些法律、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籍,这也为我考博提供了不少帮助。
原来单位的几个同事,也都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法律资格证、建筑师证,为自己拓宽了门路和财路。
即使研究生进入体制内,也要保持更新的思维,拥有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走得更远、更稳的关键。
靠人人会倒,靠体制体制会改革,唯有靠自己,
因此,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工作是铁饭碗。真正的铁饭碗,就是让自己走到哪里都有能谋生的价值。
本文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学术志(ID:xueshuzhi001)”,学术志是硕博群体、高校教师强烈推荐公号,宗旨是以学术为志业,矢志不渝,欢迎志同道合的人关注。




焦点


焦点 | 大学教师晋升到正高级职称,需要多久?焦点 | 当代大学青年教师面临的五大生存窘境焦点 | 中国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况,太现实了!焦点 | 教育部发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迎来重大改革!焦点 | 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设立国家教师奖,教育部拟修订教师法焦点 | 2021年全国各地高校教师收入排行榜焦点 | 终于有期刊编辑发声:一稿多投是作者的基本权利!
焦点 | 评职称将不做论文数量硬性要求,职称改革任务总体完成焦点 | 取消教师寒暑假?大学老师:我们的暑假从来都不叫假好吗?焦点 | 博士生为什么纷纷逃离科研?焦点 | 为什么延期毕业的博士生越来越多了?焦点 | 博士统考或将取消,“出身不好”恐难读博,申请考核制成大势所趋焦点 | 本科生导师制,真的来了! 焦点 | 翻译和国际中文教育将成为独立的专业学位类别?网传学科专业目录其实还在征求意见焦点 | 最有可能被机器淘汰的职业排名发布,翻译竟排在第……
焦点 | 学硕停招!研究生“大变革”,来了!焦点 | 学硕、全日制纷纷停招!中国研究生,迎来重大变革! 焦点 | 全国本硕博平均月薪数据出炉,你拖后腿了吗?焦点 | 外语类名校毕业生就业报告出炉,这些行业最受欢迎焦点 | 国务院发文:这些专业将被撤销!有你的专业吗?焦点 | 多所高校发文明确:博士生毕业不再要求发表论文!焦点 | 博士生找不到女朋友?还得从博士群体的“三有三无”说起声音 | “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能解放被英语压垮的年轻人吗?声音 | 外语界部分知名专家谈“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主课地位”焦点 | 英语变“凉”成趋势?上海将英语踢出期末考试,教育部回应焦点 | “纯真辟油腻,善良能辟邪!”河南大学教授毕业致辞火了(附完整视频+演讲全文)焦点 | 查重过不了就怪翟天临?背后没这么简单焦点 | 2021研究生招生报告出炉,博士每年招生超10万人
焦点 |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出炉,硕博研究生扩招20.74%焦点 | 2021全国两会语言文字类提案盘点焦点 |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提高来华留学生招生标准,不可滥竽充数焦点 | 教育部发文:每年抽检本科毕业论文,有这些行为将撤销学位焦点 | 教育部官宣:外语类新学科“国际语言服务”设立!如何看待,前景如何?焦点 | 2021全国大学毕业生平均薪酬出炉,你拖后腿了吗?焦点 | 2021年最新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清北竟然不是第一!
焦点 | 2021中国师范类大学排名100强!你的母校排第几?焦点 | 我国高校四六级平均分排行榜Top200,你在全国处于什么段位?焦点 | 北京地铁将“站”改译为Zhan惹争议,官方回应来了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14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欢迎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更多焦点


大家都“在看”,就差你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